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個人賣車 車商賣車 登入
找車網首頁

日本玩車文化演進史

資料來源:Goo 車訊網     2013/05/18
分享至  
文 陳峻毅
從暴力集團到宅文化
作為全球車輛生產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區,日本的玩車風潮歷來對台灣影響深遠。不只是車輛改裝本身,包括車種、聚會的形式、場地、駕駛方式、成員類型、穿著髮型、道具甚至肢體語言,都對台灣及東亞地區造成流行。你可以不愛日本車,但不能不知道日本人是怎麼搞車子的。日本汽機車工業是在二戰後開始興盛的。從戰後經濟復甦到形成車輛文化,其間經過了20年。興起於’70年代、在’80年代達到鼎盛的「暴走族」,可說是第一波日本玩車浪潮。由於硬派文化的沒落,暴走族在’90年代走向衰退,代之而起的是純粹飆車的灣岸競速和山道甩尾。不過,網路世代與御宅族的衝擊,使得戶外飆車的「走屋」族群在2000年代也不再流行,玩車文化走向動漫化與視覺系的「痛車」類型。

石井岳龍執導的1980年電影《瘋狂雷電路Crazy Thunder Road》,細膩描寫了雷族對國家機器的憤怒,以及沒有明天的戰鬥人生。
70~80年代 暴走族興衰
講到暴走族的起源,就得談到廣島。遭受過原子彈重創的廣島,在戰後蘊釀了深厚的悲憤民情。許多退伍軍人穿起神風特攻隊制服、騎著買來的機車組成「雷族」,開始在道路上宣洩他們的創痛情緒。無獨有偶,美國也出現由退伍軍人組成、穿著飛行員夾克、騎著哈雷機車四處為惡的「地獄天使」。暴走族主要是一種暴力集團,但由於形成社會現象,所以發展出玩車的次文化。隨著參與人口的成長,暴走族的成員也趨向年輕化,到了1990年的高峰,其人數突破10萬人,遍及各中學的「番長集團」預備軍,說明了暴走族是黑道幫派吸收不良少年加入的銜接教育組織。’90年代以後,因為少子化和消費娛樂的麻痺,年輕人不再嚮往暴走族反社會的戰鬥精神,加上老一代暴走族的淡出或凋零,其成員逐年衰減,又開始走向老齡化。
1977年暴走族「Jokers」四代目總會長交接實況,可看出當時的暴走族人數已相當驚人,蔚為社會現象。
喧嘩上等的改裝美學
雖然造成社會不安,但暴走族起源於右翼的愛國主義,而且有著嚴格的內規,任意違反或退出是會被私刑懲罰的。此外,暴走族強調友情與忠誠(愛與誠)的精神,也為無法認同呆板社會的人們,提供另一種具有活力的價值秩序。他們除了把精力揮霍在鬥毆和兄弟情外,所擁有的便是幫他們擺脫社會束縛(警察追捕)的車子。當時流行騎Kawasaki Z1、Zephyr 750(西風)、Honda CB750 Four等街車,而汽車則有Toyota Celica、Nissan Skyline C210及S30 Fairlady Z等車款。暴走族不那麼投入競速,但車輛外型一定要夠氣勢,無論是機車誇張前凸的整流罩、汽車高翹且喧噪的排氣管,都展現輸人不輸陣的喧嘩上等精神。因為愛國,所以日本海軍的太陽旗圖案也常見於車身彩繪及隊旗上。另外,暴走族的裝扮也是值得大書特書。那種以’50年代貓王髮型為基礎而創造的日本飛機頭,以及充滿華麗刺繡文字的特攻服,都構成極度醒目的時代圖像。據說一套製作精美的刺繡特攻服,得要價20萬日元。
暴走族將組織視為家族,並且相當重視集會時的集合率,為的就是一個氣勢。



充滿華麗刺繡文字的特攻服,都構成極度醒目的時代圖像。據說一套製作精美的刺繡特攻服,得要價20萬日元。



女性的暴走族被稱為「Ladies」,有玩過電玩「熱血硬派」的讀者應該對此種造型頗有印象。

日本海軍的太陽旗常出現在暴走車上,這種熱烈的民族主義也是其魅力之一。

暴走仕樣之Nissan Skyline C210。

暴走仕樣之Nissan S30 Fairlady Z。

90年代??違法競走族群
以種類區分,暴走族可分為「共同危險型」和「違法競走型」兩大族,前者算是本格派,主要從事暴力幫派集會活動,後者則較無危害,主要是以「軋車」為本業。由於社會環境的安逸和國家機器控制力漸強,’90年代以後的暴走族僅存有「零四族」、「環狀族」(在環狀首都高飆車)、「甩尾族」等違法競走型殘黨。漫畫《頭文字D》描寫的就是這個時代,而拓海的老爸(原型是車手土屋圭市)正是這類殘黨的一員,他們將僅有的暴走魂傳承下去,但新一代的少年卻只沉迷於競速,忘卻了對抗社會體制的戰鬥。這個時代的玩車族群以車隊為形式,因為都戴著安全帽或坐在車內軋車,也不需幫派械鬥或集會,所以在個人造型上就乏善可陳了。不過,由於山道、首都高和灣岸競速的流行,倒也刺激了日本車廠大量製造性能車款,成為日系跑車的黃金時代。Mitsubishi GTO、Honda NSX、Toyota Supra、Mazda RX-7、Nissan R32 GTR等五大天王在公道上留下無數的傳說,以及交通事故。
90年代的甩尾族將日本的玩車文化帶向國際,甚至影響了美國對甩尾的興趣。
2000年代??「痛車」與宅文化
‘90年代的飆風帶起了日本汽車改裝業,而改裝玩法也從外觀行頭深入到動力、懸吊與空力套件,幾乎每個禮拜五的夜晚都有公路的動態改裝展上演。然而,回顧日本玩車文化的發展,其實就是從熱血時代慢慢變得「娘」化的過程。進入網路世代以後,軟調的宅休閒加上嚴苛排氣法規的雙重影響,使得年輕人花時間與金錢在高規格競技改裝上的意願大幅降低。相反地,透過動漫電玩(ACG)傳播的Cosplay文化,卻漸引起注意,並在車輛改裝領域吹起了視覺系的痛車風。
首都高都心環狀線成為’90年代新生代的暴走場所。
日本人「痛」的題材多為動漫畫,流行的有「初音」、「涼宮春日」、「海賊王」和「鋼彈」等。機車方面除了「痛」改之外,也吹起速克達改裝的風潮,其中尤以「後移」為主流。除了將後傳動與輪軸大幅向後拉長,也流行以氣動式可調避震器降低離地高度。至於競速,則已成為一種專業,或者轉移到電玩上頭了。
90年代的競速甩尾風潮,讓R32成為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代Nissan GTR。

痛車的出現象徵日本玩車文化的宅化,與ACG結合的視覺愉悅,取代了速度的快感。

2000年以後興起了速克達「後移」改裝風潮,除了將後傳動與輪軸大幅向後拉長,更以氣動式懸吊降低離地高度。
分享至  
掃描QRCODE用手機看這頁
©2024 FindCar -  服務條款  隱私權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