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到塞車時,車尾的警示燈該在什麼時候打開才是最合適的?
駕駛人之間的默契:塞車末端的警示燈
在假日行駛於高速公路或國道等速度較快的道路時,若遇到前方出現塞車狀況,通常會打開警示燈提醒後車注意。但這個警示燈究竟該在什麼時候打開才是最佳時機?所謂的警示燈,在日文中原本是指「非常點滅顯示燈」,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在緊急時才點亮的燈號。
不過實際上,像是對禮讓表示感謝的「感謝警示燈」,或是在倒車入位時打開的「倒車警示燈」等,也常見於各種日常駕駛情境。從法規角度來說,目前只有兩種情況是法律上明文規定必須打開警示燈的:一是夜間停車於道路寬度超過5.5公尺的路段時;二是學童上下車用的校車或幼兒園巴士臨時停車時。除此之外,警示燈是否開啟基本上由駕駛人自行判斷與使用。
然而,在高速公路或國道的車流尾端打開警示燈,雖然不是法定義務,但性質上已與感謝燈或倒車燈不同。實際上,有些高速公路上的電光看板會出現「塞車尾端請開啟警示燈」的提醒訊息,而日本汽車聯盟(JAF)在官網等處也有發出同樣的建議。
換句話說,這已是一種應視情況「主動使用」的潛規則,也是一種需要記住的重要駕駛禮儀。
那麼,當我們在高速公路或國道上遇到塞車時,什麼時候打開警示燈才是正確的時機?答案是「越早越好」。只要感覺有「一點點」可能會被追撞的風險,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打燈。若塞車地點剛好是直線路段還算好,但像在隧道這種昏暗區域,或是像首都高、阪神高速等有許多視野受限的彎道,就更需要對後車多加注意。
因為在這種地點發生塞車,後車通常會比較晚發現情況,導致被追撞的可能性大增,不但人可能受傷,車也可能損毀。這時如果還在猶豫要不要打燈,後方不知情的車輛會不斷逼近。一旦他們以正常速度過彎後突然看到一整排車靜止在眼前,只能緊急煞車應對。
即使第一台車幸運地緊急煞車成功,接下來的車若同樣來不及反應,就可能直接追撞,演變成連環事故……等到那時就太遲了。更不用說,如果從後方逼近的是大型卡車,即便煞車也可能來不及,一旦撞上就可能釀成重大事故。
往往就是那短短幾秒的猶豫,成為意外與平安之間的分水嶺。所以當你在前方發現有車輛打著警示燈表示「前方有塞車」,自己也應該立刻打燈響應,不需要猶豫。
不過打了警示燈不代表就萬無一失。煞車的操作方式也很重要,建議可以採取「踩一下、放一下」的方式,使煞車燈也隨之閃爍,配合警示燈一起提醒後方注意。
等到你確認後方車輛也跟著打起警示燈後,再關閉自己的燈。這樣的「接力式提醒」若能在駕駛人之間形成默契,追撞事故一定會大幅減少。這類情境因沒有明確法律規定,導致駕駛人需要自行判斷使用方式,意見難以統一。
但在這種情況下,只要以「如何預防事故」為出發點來思考,多數時候都能有效避開潛在的危險或麻煩。
原文出處:渋滞末尾の「ハザード点灯」どのタイミングが正解? 「停まる直前」「ブレーキといっしょに」は遅すぎ? ドライバーたちの「渋滞してますサイン」即座に点灯すべき理由とは
原文記者:松村透
原文圖庫:https://kuruma-news.jp/photo/899445
想看更多:KURUMAのNEWS (https://kuruma-news.jp/)